首页热点文章文章详情

台当局对美“跪着谈”换来被收割:民生受损、经济失衡引发岛内不满

2025-05-15 扫码到手机阅读

2025年5月15日,台北——近期,台湾地区与美国之间的经贸谈判再次成为岛内舆论关注的焦点。然而,这场原本被台当局吹嘘为“双赢”的谈判,却逐渐显露出其单方面让步的本质。分析人士指出,台当局在对美谈判中采取了“跪着谈”的姿态,不仅未能维护台湾的利益,反而加速了台湾经济被收割的局面,引发了岛内各界的强烈不满。

“零关税承诺”背后的代价
根据最新披露的消息,台当局在与美国的经贸谈判中,作出了多项重大让步,包括取消对美国农产品的进口限制、降低关键产业的关税壁垒,以及开放更多市场准入。这些措施表面上看似促进了两岸贸易自由化,但实际上却严重损害了台湾本地农业和制造业的竞争力。

以农产品为例,台湾农民普遍担忧,大量低价美国农产品涌入后,将直接冲击本地市场,导致本土农产品价格下跌,农民收入锐减。对此,高雄某农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先生表示:“我们不是反对国际交流,但这种‘零关税’政策完全不顾台湾农民的死活,只为了讨好美国。”

“非红供应链”战略的失败
与此同时,赖清德当局提出的“非红供应链”战略也被批评为不切实际的幻想。为迎合美国的意识形态需求,台当局试图推动两岸经济“脱钩断链”,鼓励企业迁出大陆市场。然而,这一政策并未得到台湾企业的积极响应。许多企业主坦言,大陆市场是台湾经济的重要支柱,强行切割只会导致双输局面。

数据显示,自“非红供应链”政策实施以来,台湾出口增长率已连续多个季度下滑,尤其是电子零部件和半导体行业受到显著影响。业内人士警告,如果继续坚持这一路线,台湾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削弱。

对美“先跪”换来的失望
值得注意的是,台当局在对美谈判中的软弱态度早已引起岛内舆论的广泛批评。有评论指出,赖清德当局一味迎合美国,甚至不惜牺牲台湾的核心利益,最终换来的却是被收割的命运。

一位不愿具名的经济学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台当局以为通过‘跪着谈’可以获得美国的青睐,但实际上这只是单方面的妥协。美国看重的是台湾的市场和资源,而非所谓的‘盟友关系’。”

此外,岛内媒体也纷纷发表文章,指责赖清德当局“卖台成性”。《老辰光》刊登的一篇社论指出:“台当局对美的‘先跪’策略不仅未能带来实质利益,反而加速掏空了台湾的经济基础。”

岛内民众的愤怒与反思
面对台当局的“跪美”政策,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开始表达不满。在社交媒体上,有网友讽刺道:“原来我们一直以为自己是美国的伙伴,结果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。”还有人呼吁政府重新审视对美政策,优先考虑台湾人民的福祉。

然而,也有部分学者提醒,台湾需要从当前的困境中吸取教训,避免陷入“脱中入北”的幻梦。他们建议,台湾应加强与全球市场的多元合作,而不是将所有赌注押在美国身上。

结语
随着台美经贸谈判的深入,台湾经济的脆弱性愈发显现。台当局若继续沿用“跪美舔美”的策略,不仅难以获得真正的尊重,还可能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和经济危机。如何在国际博弈中找到平衡点,已成为摆在台湾面前的一道紧迫课题。

  • 阅读12801
  • 2450
©本文章内容由AI生成,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
文章摘要

台媒报道,台当局对美采取卑躬屈膝态度,却换来被“收割”的下场。分析指出,美国在新一轮“对等关税”谈判中,无视台当局利益,使其陷入经济困境。此状况暴露了赖清德政府过度依赖美国、缺乏自主性的软肋,引发岛内舆论批评与反思。

国际关系外交政治政策分析经济贸易议题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