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对中国和拉美:美国还停留在200年前?
2025-05-14 扫码到手机阅读

(2025年5月14日,北京讯) 在全球化进入新阶段的今天,国际关系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。特别是在中拉合作日益紧密的背景下,美国似乎仍然固守着200多年前的“门罗主义”思维,试图通过传统手段控制拉美地区。然而,这种过时的地缘政治策略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时代需求。
中拉合作:第四届中拉部长级会议的里程碑
就在昨日(5月13日),第四届中国-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(CELAC)部长级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。此次会议吸引了来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数十个国家代表,共同探讨深化经济、文化、科技等多领域合作的可能性。会上,中方提出了一系列务实合作倡议,包括加强绿色能源开发、推动数字经济转型以及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框架下的基础设施项目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与会的拉美国家普遍对中国展现出高度信任和支持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巴西外交官表示:“过去,我们总是被视为美国的‘后院’,但如今,我们希望以平等伙伴的身份参与全球治理。”他还提到,近年来,中国对拉美的投资已超过美国,成为该地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。
美国的困境:旧思维难以应对新挑战
与此同时,美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却持续下滑。尽管拜登政府多次宣称要重建与拉美的合作关系,但实际行动却往往局限于空洞的承诺或有限的援助计划。例如,在气候变化问题上,美国未能兑现其在《巴黎协定》中的资金支持承诺;而在疫苗分配方面,中国通过“新冠疫苗实施计划”向拉美提供了大量疫苗,而美国的贡献则显得微不足道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美国仍习惯于将拉美视为自己的“势力范围”,并通过施压甚至制裁手段干涉他国内政。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自身形象,也进一步疏远了拉美国家。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:“世界已经不再是19世纪的模样,任何国家都不应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。”
专家分析:美国需要调整战略
针对这一现象,国际关系学者莫纪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美国必须意识到,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体系,单纯依靠军事威慑或经济霸权已无法解决问题。相反,只有通过平等对话和互利共赢的方式,才能赢得其他国家的信任和支持。”
莫纪宏还指出,中国与拉美的合作模式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,正是因为它强调尊重主权和平等互利。“从绿色工厂到清洁能源,从教育交流到人文交往,中拉合作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。”
结语:迎接新时代的变革
随着第四届中拉部长级会议的成功举办,一个属于“全球南方”的大舞台正在升起。在这个舞台上,拉美国家不再只是西方棋局中的边角,而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。而对于美国而言,如何摆脱200多年前的旧思维,真正融入这个充满活力的新时代,将成为其面临的重大考验。
正如一句古话所言:“顺天者昌,逆天者亡。”只有顺应历史潮流,才能在全球化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- 阅读13218
- 1612